问题二:惯性匹配
在伺服系统选型及调试中,常会碰到惯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在伺服系统选型时,除考虑电机的扭矩和额定速度等等因素外,我们还需要先计算得知机械系统换算到电机轴的惯量,再根据机械的实际动作要求及加工件质量要求来具体选择具有合适惯量大小的电机;
2、在调试时(手动模式下),正确设定惯量比参数是充分发挥机械及伺服系统效能的前题,此点在要求高速高精度的系统上表现由为**(台达伺服惯量比参数为1-37,JL/JM)。这样,就有了惯量匹配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惯量匹配”呢?
1、根据牛顿*二定律:“进给系统所需力矩T=系统传动惯量J×角加速度θ
角加速度θ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θ越小,则由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系统执行完毕的时间越长,系统反应越慢。如果θ变化,则系统反应将忽快忽慢,影响加工精度。由于马达选定后输出T值不变,如果希望θ的变化小,则J应该尽量小。
2、进给轴的总惯量“J=伺服电机的旋转惯性动量JM+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动量JL
负载惯量JL由(以工具机为例)工作台及上面装的夹具和工件、螺杆、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件的惯量折合到马达轴上的惯量组成。JM为伺服电机转子惯量,伺服电机选定后,此值就为定值,而JL则随工件等负载改变而变化。如果希望J变化率小些,则使JL所占比例小些。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惯量匹配”。
知道了什么是惯量匹配,那惯量匹配具体有什么影响又如何确定呢?
影响:
传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都有影响,惯量大,系统的机械常数大,响应慢,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惯量的适当增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有利,因此,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惯量。
确定:
衡量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时,惯量越小,系统的动态特性反应越好;惯量越大,马达的负载也就越大,越难控制,但机械系统的惯量需和马达惯量相匹配才行。不同的机构,对惯量匹配原则有不同的选择,且有不同的作用表现。例如,CNC中心机通过伺服电机作高速切削时,当负载惯量增加时,会发生:
(1)控制指令改变时,马达需花费较多时间才能达到新指令的速度要求;
(2)当机台沿二轴执行弧式曲线快速切削时,会发生较大误差:
①一般伺服电机通常状况下,当JL≦JM,则上面的问题不会发生
②当JL=3×JM,则马达的可控性会些微降低,但对平常的金属切削不会有影响。(高速曲线切削一般建议JL≦JM)
③当JL≧3×JM,马达的可控性会明显下降,重庆伺服电机价格,在高速曲线切削时表现**
不同的机构动作及加工质量要求对JL与JM大小关系有不同的要求,惯性匹配的确定需要根据机械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质量要求来确定
伺服电机的功率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如果电机功率选得过小.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电机长期过载,使其绝缘因发热而损坏,甚至电机被烧毁。
2、如果电机功率选得过大.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其输出机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对用户和电网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电能浪费。
要正确选择电机的功率,重庆伺服电机销售,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或比较:
P=F*V/1000 (P=计算功率 KW,F=所需拉力 N,工作机线速度 M/S)
对于恒定负载连续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计算所需电机的功率:
P1(kw):P=P/n1n2
式中 n1为生产机械的效率;n2为电机的效率,重庆伺服电机哪里买,即传动效率。
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与产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选电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所得的功率。
此外.较常用的是类比法来选择电机的功率。
所谓类比法,就是与类似生产机械所用电机的功率进行对比。
具体做法是:了解本单位或附近其他单位的类似生产机械使用多大功率的电机,然后选用相近功率的电机进行试车。试车的目的是验证所选电机与生产机械是否匹配。
验证的方法是:使电机带动生产机械运转,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机的工作电流,将测得的电流与该电机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进行对比。如果电功机的实际工作电流与铭脾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上下相差不大,则表明所选电机的功率合适。如果电机的实际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低70%左右.则表明电机的功率选得过大,应调换功率较小的电机。如果测得的电机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大40%以上.则表明电机的功率选得过小,应调换功率较大的电机。
实际上应该是考虑扭矩(转矩),电机功率和转矩计算公式。
即 T = 9550P/n
式中:
P — 功率,kW;
n — 电机的额定转速,r/min;
T — 转矩,重庆伺服电机,Nm。
电机的输出转矩一定要大于工作机械所需要的转矩,一般需要一个安全系数。
机械功率公式:P=T*N/97500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克/㎝
N:转速,单位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