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常见问题及原因
1.电机烧毁拆卸后:
(1) 定转子呈黑色,烧焦。原因为过载,可能是由于选用功率过小、配套设备卡死、电压不稳、电流过高造成。
(2) 定子线圈呈红色,绑带无明显断裂。原因为电机过热,可能是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散热不良或轴承受热摩擦导致。
(3) 定子线圈有一处或多出分布不均匀的焦黑。多为匝间、相间短路造成,属于出厂组装时磕碰,破坏表面绝缘层导致,也可能是由于电机内部存在杂物,当电机运行时挂蹭到线圈并破坏其表面绝缘层,重庆电机价格,从而导致短路。
(4)定子线圈有对向分布均匀的焦黑。缺相导致。电机星接时缺相的话,一相不工作,重庆电机,另外两相绕组会因过流而过热直至烧毁;电机三角形接法时缺相的话,只有一相绕组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另外两相绕组相当于半压工作,重庆电机厂家,故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那相绕组会因过流而过热直至烧毁。
2.电机内部有响动:
(1) 转子和定子表面均有明显不规则划痕。原因为电机内部存在杂物,及时清理后不影响电机正常运转。
(2)定子表面有环形擦伤,转子表面一处擦伤。原因为轴弯曲,转子不平衡。
(3) 定子表面一处擦伤,转子表面有环形擦伤。原因为定转子不同心。
变频电机绝缘的损坏机理
编辑在交流变频电动机的推广应用过程中 ,曾出现大批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绝缘早期损坏的情况。许多交流变频电机运行的寿命只有 1~ 2年 ,有的只有几个星期 ,甚至在试运行中电机绝缘就出现损坏 ,而且通常发生在匝间绝缘 ,重庆电机报价,这给电机绝缘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 实践证明 ,过去几十年研究发展起来的工频正弦波电压下的电机绝缘设计理论不能适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电机。 需要研究变频电机绝缘的损坏机理 ,建立交流变频电机绝缘设计的基本理论 ,制定交流变频电机的工业标准。1电磁线的损坏1. 1 局部放电和空间电荷目前 ,变频调速交流电机均采用 IGB T( 绝缘栅二极管 )技术PWM ( Pulse width m odulatio n- 脉宽调制 )变频器控制。其功率范围约是 0. 75~ 500kW。 IGBT技术可以提供上升时间较短的电流 ,其上升时间在 20~100μs,所产生的电脉冲有较高的开关频率 ,达到20kHz。 当一个快速上升沿电压从变频器到电机端时 ,由于电机和电缆的阻抗不匹配 ,产生一个反射电压波。 这个反射波返回变频器 ,并再感应出另一个由于电缆和变频器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反射波加在原始电压波上 ,从而在电压波*产生一个尖峰电压。尖峰电压的大小取决于脉冲电压的上升时间和电缆的长度[1] 。通常电线长度增加时 ,电线二端都产生过电压 ,电机端的过电压幅值随电缆长度增加而增加 ,并趋于饱和 ,而电源端的过电压比电机端的过电压小 ,并且几乎与电缆长度无关。 试验表明 ,过电压产生于电压上升沿和下降沿处 ,并发生衰减振荡 ,其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振荡周期随电缆长度而增加。对 PWM 驱动脉冲波形有二种频率 ,其一是开关频率。尖峰电压的重复频率与开关频率成正比。另一是基本频率 ,直接控制电机的转速。 在每一个基本频率开始时 ,脉冲极性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 ,在这一时刻 ,电机绝缘承受着一个二倍于尖峰电压值的全幅电压。另外 ,在一个散嵌绕组的三相电机中 ,不同相的相邻二匝之间的电压极性可能会不同 ,全幅电压的跃变也有可能达到二倍于一个尖峰电压值。 据测试 ,PWM 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波形 ,在 380 /480V 交流系统中 ,在电机端测得的尖峰电压值为 1. 2~ 1. 5kV,而在 576 /600V的交流系统中 ,测得的尖峰电压值达到 1. 6~ 1. 8kV。 非常明显 ,在此全幅电压作用下 ,绕组匝间产生表面局部放电。 由于电离作用 ,在气隙中又会产生空间电荷 ,从而形成一个与外加电场反向的感应电场。 当电压极性改变时 ,这个反向电场与外加电场方向一致。这样 ,一个更高的电场产生 ,它会导致局部放电的数量增加 ,较终引起击穿。测试表明 ,作用于这些匝间绝缘的电冲击大小取决于导线特定的性能和 PWM 驱动电流的上升时间。 若上升时间小于0.1μs,则将有 80% 的电势加在绕组的**匝上 ,即上升时间越短 ,电冲击就越大 ,匝间绝缘的寿命就越短[1] 。1. 2 介质损耗发热当 E**过绝缘体临界值时 ,其介质损耗迅速增加。当频率增加时 ,局部放电随之增加 ,结果产生热量 ,这些热量则引起更大的漏电流 ,从而使 Ni上升更快 ,即电机温升上升 ,绝缘加速老化。总之 ,在变频电机中正是由于上述局部放电、电介质加热、空间电荷感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电磁线的过早损坏[1] 。2 主绝缘、相绝缘和绝缘漆的损坏如前所述 ,采用 PWM 变频电源 ,使变频电机的端子处出现振荡电压幅值增加。因而 ,电机的主绝缘、相绝缘和绝缘漆承受更高的电场强度。据测试 ,由于变频器输出端电压上升时间、电缆长度和开关频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上述端电压峰值可**过 3kV。 另外 ,当电机绕组匝间发生局部放电时 ,会使绝缘中分布电容所储存的电能变为热、幅射、机械和化学能 ,从而使整个绝缘系统劣化 ,绝缘的击穿电压降低 ,较终导致绝缘系统被击穿[1] 。
电机的基本知识(四)
电机安装结构型式(GB/T 997-2003旋转电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码))
电机的结构及安装型式代号应符合GB997的规定。代号由“国际安装” (International Mounting)的缩写字母“IM”、代表“卧式安装”的“B”和代表‘立式安装”的“V”连同1位或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IMBB35或IMV14等。B或V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的结构和安装特点。
中小型电动机常用安装型式代号有四大类:B3、B35、B5、V1,
B3安装方式:电机靠底脚安装,电机有一圆柱形轴伸
B35安装方式:电机带底脚,轴伸端带法兰
B5安装方式:电机靠轴伸端法兰安装
V1安装方式:电机靠轴伸端法兰安装,轴伸朝下